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志艳[1] 孔盼君 Li Zhiyan;Kong Panjun
机构地区:[1]广西大学文学院
出 处:《南方文坛》2022年第6期60-66,共7页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壮族文学的文学地理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BZW189。
摘 要:文学是一种交互性而非单向性的活动,所以文学研究不仅要关注创作,还要关注文学接受。然而,文学接受在文学地理学研究中的重视程度目前还有所欠缺,具体体现在文学接受相关的理论的薄弱和实证的缺席。在理论方面,较少有学者对如何构建文学地理学中的接受理论体系进行针对性探讨,比如杨义主张的重绘中国文学地图、梅新林强调的“三个还原”、邹建军概括的文学地理学关键词都对作者和文本维度的理论做出了重要建树,但较少有学者对读者接受的相关理论展开系统而集中的建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4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