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四十五)——说“打工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古北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师道(人文)》2022年第12期60-60,共1页

摘  要:欲说“打工人”必先言“打工”。“打工”源自香港对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述,简明易懂,无语意之褒贬。在商业社会雇佣最是常见,“打工”一词不仅活跃于街头巷尾,也出现在电影中那些反映平民生活的情景。从一开始,“打工”就带着粤语浓郁生动的气息,发音铿锵,令人印象深刻,传到广东等沿海地区后,更是随着改革开放所引发的劳动人群南下大潮而变成全国性热词。“打工”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开始拥有更丰富的内涵,汇合了迁徙的艰难、离乡的苦涩、工作的辛劳,以及一切临时性所带来的惶惑和感伤。人们口中对劳动者有关“打工”的描述也带上自己的目光,如同情或鄙夷,渐渐地某种优越的审视笼罩了“打工”,使它附着一层不受待见的卑微。

关 键 词:简明易懂 口语表述 流行语 沿海地区 印象深刻 打工 临时性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