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托育服务共同主体性发展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贺修炎[1] 

机构地区:[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出  处:《师道(教研)》2022年第11期91-94,共4页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角度来看,主体性即以人为主体,共同主体性指不同的群体在交互性的主体间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个人性的延伸和共同体意识的确立。托育服务,简单地讲,指的是一种“去家庭化”的补充性、暂时性、临时性、替代性儿童照看与养育安排。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托育服务具有自己的逻辑:在价值论上,它提倡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价值关怀;在主体论上,则倡导托育服务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存在论上,它指向托育服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现状。整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托育服务具有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多元化的供给方式等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视域中托育服务发展可以从基于社区托育资源的网格化治理、基于契约化的合作治理路径、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托育”治理策略等方面开展尝试。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 主体性 托育服务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