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新儒家(学)”概念的流变及其反思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连凡[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201-201,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宋明新儒家(学)”概念的原型最早见于人华耶稣会士柏应理等人1687年编译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指对经典的新诠释及其无神论倾向违背原始儒学的程朱理学(狭义)。由此派生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在人华基督教中指战胜佛老并复归先秦儒家传统的新儒教,在冈仓天心(1903年首次使用)、胡适(1917年首次使用)、冯友兰(1922年首次使用)等学者这里指融合三教并建构形上学体系的道学(基本义),在1926年被冯友兰首次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

关 键 词:冈仓天心 原始儒学 耶稣会士 冯友兰 程朱理学 编译出版 新儒家 新诠释 

分 类 号:B244[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