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海燕[1] 辛琛 ZHANG Haiyan;XIN Chen
机构地区:[1]内蒙古大学哲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出 处:《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18-26,共9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才开发基金项目2022年度个人资助项目(12000-15052201);内蒙古自治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20600-54220379)。
摘 要:伴随着新时代“集体英雄”事迹层出不穷,“集体英雄”叙事在文艺作品中得以“复兴”。一方面,这表明作为社会意识的“集体英雄”价值观与社会存在之间是相伴而生的双向同构关系;另一方面,“集体英雄”文艺叙事的复归,也是人民群众价值观变迁的“风向标”,是新时代中国精神丰富内涵的表达。“集体英雄”文艺叙事“复兴”的理论根基是唯物史观中的群众史观,其历史根基是新中国的革命英雄文艺叙事的历史“景观”。相较于历史,新时代的“集体英雄”文艺叙事实现了英雄精神的创新性回归和发展,是价值引导力和艺术表现力融合的最新成果。文艺作品的“集体英雄”叙事彰显了社会主义艺术的人民性价值取向,有助于消解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价值观扭曲状况,有助于对当代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缺位导致的生存意义困境做出解答,有助于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建构美好精神生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