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字学发展述略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霞绍晖[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  处:《巴蜀史志》2022年第6期74-78,共5页

摘  要:学术思想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它在早期大致有两种传播形式,一是口耳相授,一是通过文字传播。不论口耳相授还是文字传播,都需要一代代人为之而薪火不熄。一方面继承前人的精髓,另一方面在理解精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需要进行发挥创新,由此学术思想得以延续和发展。中国传统学术,春秋以前,统于王官;春秋之际,礼坏乐崩,王学散于民间,私学兴起,给学术注入新的动力,学术由此繁荣起来,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秦统一后,各种学术思想经过交锋,走向一统。在此过程中,各别国对传统学术王学的阐释,几乎都靠文字来实现。因此,文字学不论在方法还是理论上,都获得巨大发展。巴蜀地区作为初始的别国,学术自然与大一统的王学不同,故在融入主流学术圈的过程中,中央王朝统一文字的推广与使用,发挥了重大作用。反之,国家政权的统一和治理,也推动了文字之学的发展。

关 键 词:文字传播 学术圈 中国传统学术 礼坏乐崩 中央王朝 巴蜀地区 私学 传播形式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