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江刚 Jiang Gang
机构地区:[1]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出 处:《湖北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Hube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陆九渊道德直觉主义思想研究”(18CZX02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传统武术‘即象即身’的哲学认识论研究”(18CTY002);合肥工业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启动专项A项目“刘宗周的美德论研究”(JZ2022HGQA0195)。
摘 要:“物”是蕺山哲学中较为根本的概念,对于这一概念,以往的研究或者理解为“外界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解释为“心的一切活动”。前者忽视了物的主观性和精神性的方面,后者则取消了物的客观实在义。实际上在蕺山那里,物是“物有本末之物”。作为物之本,既是物之道德价值的根据,又是物之自在性或者说秩序的根据。基于物之本,物以认知的方式呈现出来,成为现实存在的具体之物,即是物之末。与此同时,物之本末两个方面又是体用一原的。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