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姝[1]
机构地区:[1]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长江文艺评论》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Changjiang Literature and Art Review
摘 要:一、风物书写的日常化散文之咏物,是向来的传统。但无论古代散文的托物言志,还是现代美文的咏物寄怀,对物的描写,从来不仅仅停留于物。《文心雕龙·物色》认为写物状物应“写气图貌,既随物之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1]。康熙认为咏物“即一物之情,而关乎忠孝之旨”[2]。写物咏物,或为抒写情怀,或为寄托忠义,而不离“言志”与“载道”两途。现代美学则以移情理论来解释咏物书写,通过“类似联想的结果,物固然可以变成人”[3],在“经验上相承接”[4],从而产生移情,“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为‘宇宙的人情化’”[5]。也就是说,物的书写,一定要通过种种美学上的手段,使之与宇宙人心相连接呼应,借咏物而移向理学、情志、胸怀的书写。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4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