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化

作品数:246被引量:20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正心李洪雷刘志军孙泽建陈娇华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库里森对阿尔托设计理念的继承与突破——以考尼爱宁教堂为例
《建筑师》2024年第4期73-83,共11页王亚鑫 冯刚 王琦 岳诗文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D1100901);天津大学研究生文理拔尖创新奖励计划项目(A2-2022-005)。
后现代主义时期建筑师克里斯蒂安·库里森,是芬兰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师承于阿尔瓦·阿尔托。本文缕析了阿尔托对库里森设计理念形成的重要影响及库里森设计理念的流变,并以阿尔托的建筑设计作品为对照,探寻库里森成熟时期代表作考尼...
关键词:克里斯蒂安·库里森 考尼爱宁教堂 阿尔瓦·阿尔托 地域性与人情化 
情法两尽 明刑弼教——中国传统司法注重人情与法意相结合
《历史评论》2024年第2期15-19,共5页李德嘉 
中国传统司法追求人情、法意的结合,成文律令通过人情化的理解和运用,易为百姓所尊重和接受,在古代社会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明刑弼教 中国传统司法 人情化 情法两尽 法意 律令 理解和运用 
建筑美学视角下建筑设计中的人情化表达被引量:1
《美术馆》2023年第6期133-135,共3页魏世诚 李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精神空间。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和技术要求,还需重视建筑的人情化表达。基于此,主要围绕建筑...
关键词:建筑美学 建筑设计 人情化表达 
工业建筑的人情化回归 勤美达(武汉)精密机械项目
《时代建筑》2023年第5期122-129,共8页戴春 谭雅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278037)
勤美达(武汉)精密机械项目作为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JJP)最新的一次工业建筑实践,它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于工业建筑的固有印象。文章将勤美达作为一次难得的工业建筑实践样本,并将其置于工业发展的历史语境及JJP40年的工业建筑实践脉络...
关键词:工业建筑 JJP 人本实践 三生实践 人情化设计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融合
《中国厨卫》2023年第10期140-142,共3页江涛 
学校是人们综合性学习教育的主要场所,而学校建筑更需要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学校建筑设计中将建筑美学与人情化充分融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文章主要阐述了建筑美学与人...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 建筑美学 人情化 
《酉阳杂俎》人情化的妖怪
《三联生活周刊》2023年第34期48-50,共3页艾江涛 
“在魏晋时期,物老成精,所有的东西年头久了,都可能成精作怪,而且成精以后,妖崇肯定要害人。这样一种观念,可能到唐代有些变化,有些小说在处理妖怪形象时,可能并不会特别宣染它的恐怖、危害性的一面,会描写它与普通人相似的情感特点。”
关键词:《酉阳杂俎》 人情化 情感特点 妖怪形象 普通人 魏晋时期 危害性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3年第5期110-113,共4页王珊 
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决定着教育人才的素质。校园建筑设计具有文化内涵、教育思想、价值观和精神面貌,是一种很好的结合。建筑的规划设计可以使学生和学生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使学生和学生在艺术上...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 教育人才 文化内涵 审美享受 
试析建筑美学角度下建筑设计中的人情化表达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2023年第3期120-122,共3页沈伊麟 
建筑“公式化”的设计方式,予以人生硬、死板的感觉。阿尔瓦·阿尔托提出人情化设计方式,将情感融于建筑,注重建筑空间、形态等是否符合人们心理、身体表达需求,使得建筑设计更为灵动。以建筑设计的人情化表达解读为切入点,简单阐述人...
关键词:建筑美学 建筑设计 人情化表达 
跨圈层传播:“圈子化”批评的破解之道?
《创作评谭》2023年第1期50-53,共4页丁莉丽 
批评的圈子化、同人化写作现象,作为文学批评领域的一个顽疾,一直以来难以找到破解的方法。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人情化社会,批评家不但很难破除面子观念,同时也存在着拉帮结派的江湖意识,他们以学术趣味、价值立场、居住地域、师门谱系等...
关键词:价值立场 文学批评 面子观念 人情化 居住地域 批评家 破解之道 话语权 
王寒散文的地方风物书写研究
《长江文艺评论》2023年第1期71-77,共7页王姝 
一、风物书写的日常化散文之咏物,是向来的传统。但无论古代散文的托物言志,还是现代美文的咏物寄怀,对物的描写,从来不仅仅停留于物。《文心雕龙·物色》认为写物状物应“写气图貌,既随物之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1]。康熙认为...
关键词:咏物 古代散文 地方风物 现代美学 人情化 日常化 类似联想 托物言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