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侯杰耀 Hou Jieyao
机构地区:[1]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出 处:《文艺研究》2023年第3期99-112,共14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全球本土化’视域下新时代北京影视文化研究”(批准号:21YTC029)成果。
摘 要:巴赞和克拉考尔均认为电影的现实主义审美奠基于电影本体论之上,“电影为什么是一种实在以及是一种什么样的实在”是电影本体论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对此,巴赞基于主客二分逻辑论证了电影实在,而克拉考尔则通过批评主客二分,论证了电影实在是意向性客体。巴赞和克拉考尔共享同一个思考线索:从电影的生成理解电影的历史性存在。根据此线索,克拉考尔的早期思想、巴赞的思想、克拉考尔的后期思想构成了一条思想演变线索,其中关键变化是电影基于记忆逻辑的旧历史性被类时间之流形态的新历史性所取代,克拉考尔最终以机械复制、主体意志、蒙太奇这三种电影生成逻辑为“电影是意向性客体”这一观点做出辩护。从巴赞到克拉考尔的电影本体论在形而上层面预告了电影的虚拟化命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