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本体论

作品数:106被引量:363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悦笛陈犀禾吴冠军王静李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探索与争鸣》《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文化研究》《艺术探索》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力的流动:电影作为情动机器——围绕德勒兹电影本体论的思考
《艺术评论》2025年第1期140-151,共12页曾天一 
长久以来,理论界对德勒兹电影本体论的解读多来源于他在哲学史中对“再现”命题之探讨,这种关注继而又落脚在一些概念阐释上,成为一种囿于客观性的语言论研究。在德勒兹看来,电影作为“透视”物性的机器,能通过“物我”之间内在性之力...
关键词: 再现 电影本体论 情动 气韵生动 
电影的“本来”与“未来”:再论巴赞电影“本体论”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8-54,共7页史鑫涛 
“电影是什么”是巴赞电影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摄影影像是“电影—存在”的前电影形态,以空间真实性为核心的电影真实性是“电影—存在”的必要前提,“完整电影”是“电影—存在”的未来想象。巴赞的本体论思考贯穿了“电影—存在”的过...
关键词:本体论 摄影影像 真实性 完整电影 数字影像 
黑栈、算法与AIGC:行星智能时代的电影本体论
《电影艺术》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韩晓强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数字特效与电影叙事模式演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NDYB175)阶段性成果。
AI大模型的迅速发展让电影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电影第一次面临其“基础设施”的解构和重建。从“制作”到“生成”的变革也让我们对作为新基础设施的AI大模型有更深刻的理解,即它不是一个“黑箱”,而是一个“黑栈”。就此而言,本...
关键词:人工智能电影 黑栈 行星计算 AIGC 碎片美学 
电影之后:从框取窗口到虚拟视窗
《电影艺术》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施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新形势下全球数字游戏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批准号:23CH201);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数字游戏增强中国式现代化传播力影响力机制研究”(批准号:23JNQMX52)阶段性成果。
电影被现实主义者视作朝向现实的窗口,在后电影时代正面临“从框取窗口到虚拟视窗”的深刻转变:一是电影之窗由单一连贯、去媒介化、面向现实世界的窗口转变为多元并置、超媒介化、面向既成影像的视窗;二是电影之窗的观察者由面向后窗...
关键词:后电影 电影本体论 框取窗口 虚拟视窗 后现代 视觉媒介 
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双重抽象”场域内AI影像的心理现实性建构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4年第8期51-58,共8页邓慧敏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潮汕侨批文化的影像保护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3BH16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融合文化场域内的电影再生产研究”(项目编号:GD24YYS09);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当代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转型与文化重建”(项目编号:STF23039)阶段性成果。
AI为影像文化的发展带来丰富的想象空间,也不断冲击影像美学传统。以算法为基础的影像生产机制,一方面摒弃了实景拍摄流程,另一方面将传统影像文本纳入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库范畴,对现实主义美学带来新的挑战。鉴于此,本文从数字生成影...
关键词:人工智能 现实主义 数字动画 电影本体论 
AI忆术:迈向完整电影神话的AI电影本体论之问被引量:1
《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100-112,共13页陈亦水 
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电影的艺术研究亟需回到“电影是什么”的巴赞电影本体论之问。其前提在于突破作者论悖论、艺术真实性和拟人化误区这三重研究阻碍,以寻找并确立人工智能(AI)技艺自体性...
关键词:AIGC 电影美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电影 文化技艺 技术哲学 媒介批评 
电影成为一种思维模式: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克利斯蒂安·佩措尔德电影世界的“电影-思维”向度解读
《电影新作》2024年第3期110-117,共8页张文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跨文化视域下运河影像艺术及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编号:YSRC20230010)阶段性成果。
当代电影研究中的“哲学转向”基于“电影是一种能思考的实存吗?”的新的电影本体论提出的。从这一新的电影本体论立场出发,电影开始“成为一种思维模式”。在德国电影理论家托马斯·埃尔塞瑟对当代电影研究中的“哲学转向”的观察视点...
关键词:电影哲学 电影-思维 电影自动机制 佩措尔德 
重审“真实”的维度:论数字影像时代下的质料怀旧被引量:2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59-68,共10页陈可馨 
技术革新是电影语言“新”与“旧”更迭的前提,不断冲击感官的“新”语言未必能够成为兑换真实的保证,在某种程度上,对旧质料的复返,强调主体间性在审美过程中的参与,是再度思考高清世界“真实何为”的有效方式。通过对电影理论进行梳理...
关键词:电影本体论 质料怀旧 完整电影神话 爱因汉姆 
电影是一道门:一种新的电影本体论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24年第4期128-134,共7页施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新形势下全球数字游戏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项目编号:23CH201);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数字游戏增强中国式现代化传播力影响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3JNQMX52)阶段性研究成果。
电影理论家热衷于讨论“电影是一扇窗”,而忽略了“电影是一道门”。电影的本体论可分为“窗”与“门”两大传统:隔窗而望,是隔,是抽离,是“置身事外”;推门而入,是不隔,是沉浸,是“置身事内”。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变革,电影艺术提供了三...
关键词:作为门的电影 电影本体论 后电影 虚拟现实 互动叙事 
“科外幻”与电影本体论的实验式构想
《探索与争鸣》2024年第4期165-176,180,共13页马笑寒 
梅亚苏的“科外幻”设想在两个方面受到质疑:一是难以找到纯粹的“科外幻”叙事;二是难以为“科外幻”提供统一的意义解读框架。在“科外幻”的世界里,虽然运行着相互感知的逻辑,但缺乏将表象联结起来的法则。“科外幻”这一概念强调虚...
关键词:电影本体论 科外幻 偶然性机制 气态感知 后人类视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