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龚利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出 处:《今古文创》2023年第14期60-62,共3页
基 金: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比较视域下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的当代启示研究”(编号:KYCX22_32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式城镇化新道路研究”(编号:22BKS14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理想社会构建必然离不开个人、国家、社会等元素,而元素之间矛盾与冲突将是人类社会生活所面对的永恒课题。深入比较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柏拉图《理想国》,发现两者拥有相向而行的理论架构。前者主张通过消除异化实现总体的人,后者依托片面发展的城邦公民以建立正义的国家。二者均以人为基础,对未来社会进行理论架构,但不管实践如何,对当代社会建设都具有理论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