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远航 周红民[2] Zhou Yuanhang;Zhou Hongmin
机构地区:[1]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2]南京晓庄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10期128-135,共8页LINGUISTICS AND PHILOLOGY
摘 要:“神似”是中国最重要的翻译话语,先前对“神似”的探讨和研究存在模糊性和主观性。为了使该论题的探讨更为客观,本文拟将“神似”纳入认知框架之内,以认知语义学来阐述“神韵”的生成机制,对传统诗学提倡的“神韵”进行解读。认为“神韵”是通过语言的有效刺激,激活读者先前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在大脑中产生影像,通过推理获取意义、韵味、情感体验的认知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神似”的三个层次来分析“神似”的可能性,认为翻译中的“神似”与认知模式有关,如果两种文化的认知模式相同,翻译容易产生神似;如果不同,翻译要么产生相仿的神韵效果,要么会减损或灭失原作的神韵。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9.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