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园兰[1] Guo Yuanlan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5期77-85,共9页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理学仁礼关系诠释及其理论价值研究”(21BZX07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朱熹对仁与礼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从工夫、效用上看,礼先仁后,克己复礼工夫在先,仁作为效用在后,做足了克己复礼工夫,仁之效用就会自然呈现;而在先的礼之所以能达到在后的仁之效果,在于仁礼相通,仁礼同为性、为理、兼体用;相通并不表示相等,仁礼有别,仁为大、为先、为统领,仁包含礼。朱熹借用“理一分殊”理论化解仁礼相通与仁包含礼之间的冲突,“分殊”之仁与“分殊”之礼处于同一层级之中,是相通的,因而仁礼相通;作为“理一”之仁,包了四德,仁包含礼。朱熹仁礼关系辨,透显出其学术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彰显出其经典诠释与理学建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