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与价值之源:中国传统社会共识观的演进  

Publicity and the Source of Its Value: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al Consensu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胡百精[1] Hu Baij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100872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2年第7期3-14,共12页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传播思想史与古典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XNLG07)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为缓解理性和共识危机,西方流行的现代化论述提出了构建公共性、公共理性和交往理性等概念,寄望借由某种程序理性复造社会共识。而完整的共识机制须由价值理性与程序理性共同担保,公共性不能退守、窄化至程序规范之维。清理中国传统社会共识观念史,可发现公道凝摄、公理体认和公议确证三种共识机制及其价值之源。此三种设计,为重构现代社会共识机制,平衡多元与同一、自由与秩序、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等复杂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镜像和观念参照。

关 键 词:共识 公共性 公道 公理 公议 

分 类 号:D09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