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递进式构造与地貌演化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2

Progressive tectonic evolution from crustal shortening to mid-lower crustal expansion in the southeast Qinghai-Tibetan Plateau:A synthesis of structural and thermochronological insight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田云涛 张贵洪 李瑞 张增杰 孙习林 TIAN Yuntao;ZHANG Guihong;LI Rui;ZHANG Zengjie;SUN Xilin(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eodynamics and Geohazards,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outhern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dong Laboratory(Zhuhai),Guangdong Province 519082,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519082

出  处:《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年第S01期44-45,共2页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172229)。

摘  要:1研究背景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驱动了青藏高原向东南方向的扩展和挤出,活化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先存构造带(哀牢山-红河断裂带等)。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变形和地表隆升,不仅影响亚洲季风气候的演变,而且可能与南海的形成与演化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因此,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变形、地壳加厚与地表隆升的过程与动力机制,一直是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相关学术观点主要包括以下2种:晚始新世以来侧向挤出与地壳缩短;晚中新世以来中-下地壳管道流。然而,前者难以解释东南缘区域地壳加厚(50-65 km)与微弱地壳缩短(<20%)之间的矛盾;后者难以解释中-下地壳低速体不连续的空间分布,且中-下地壳大规模(上千千米)流动所需要的地壳粘度(1016-1018 Pa·s)比诸多观测结果低约2个数量级。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新构造变形 高原扩展 局部下地壳流 构造热年代学 

分 类 号:P931[天文地球—自然地理学] P54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