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南缘

作品数:312被引量:2042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相关作者:黄周传吴中海高原王良书孙绩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地震探测研究进展及岩石圈圈层结构
《华东地质》2025年第1期16-32,共17页王冠 熊小松 李秋生 卢占武 张新彦 吴国炜 王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伊朗扎格罗斯碰撞带圈层相互作用与金属富集机理(编号:42261144669)”、“北祁连—河西走廊盆地地壳结构沿盆山走向变化及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方式的差异(编号:42274134)”;中国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特提斯增生造山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两个阶段,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侧向碰撞的典型地区之一,形成了西南三江成矿带,带内广泛发育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岩石圈是记录大陆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的主要载...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深部地震探测 基底顶界面 莫霍面 LAB界面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地壳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5年第3期244-251,共8页郝梅煊 潘正洋 王武星 刘琦 赵国强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EAIEF202403010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EAIEF20240201)。
联合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最新的水平与垂直GPS速度场,基于球面小波多尺度分析的应变求解方法,考虑区域地震矩与应变分布的权重关系,得到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地壳应变特征,并分析区域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面应变与...
关键词:GPS速度 三维地壳形变 青藏高原东南缘 生长扩展 地震活动 
岗日嘎布山脉:温柔的雪山,优美的崇高
《中国国家地理》2025年第3期10-49,共40页单之蔷 
岗日嘎布,这里的雪山冰川如此“亲民”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岗日嘎布山脉是受西南季风影响最为强烈的一条山脉。这里降水丰岛海洋性冰川发育广布。由于冰州分布的海拔低,冰川末端往往可以伸入到海拔2000多米的森林和村庄之中,雪山、冰...
关键词:海洋性冰川 冰川末端 和谐共生 冰川地貌 青藏高原东南缘 西南季风 八宿县 自然与人文 
基于伴随走时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南缘P波速度和方位各向异性研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5年第3期716-735,共20页张学臻 宋晓东 陈敬 张蕾 童平 李艳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06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24ZD1001101)资助。
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了解高原隆升和变形机制的关键区域,并且地震活动频繁,曾发生数次大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构建速度和各向异性成像模型对于理解该地区的发震机制和深部结构变形至关重要.本文从中国地震局地震目录报告中提...
关键词:方位各向异性 P波速度 伴随层析成像 青藏高原 川滇地区 
青藏高原东南缘陆地时变重力演化特征及等效源反演
《地震地质》2025年第1期246-266,共21页郑秋月 陈政宇 吴宇琴 黄江培 刘东 王青华 
云南重大地震灾害及其灾害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202203AC100003);云南省地震局创新团队(CXTD202410);中国地震局震情跟踪项目(2024010201);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24027YC)共同资助。
文中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2014—2022年的陆地时变重力资料,首先基于贝叶斯平差方法获取了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的区域时变重力场演化特征,继而采用球坐标系下的六面体单元构建等效源模型,通过检测板模型测试对测网的场源分辨能力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时变重力场 位场反演 视密度变化 M≥5.0地震 贝叶斯平差 
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差异性成因分析——以雅江地区为例
《第四纪研究》2025年第1期117-131,共15页李阳阳 杨蓉 徐陈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61134031)资助。
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流域中段的雅江地区发育有低起伏的高原面,区域雅砻江支流长度及流域面积、高原面几何形态空间上呈现较大差异。为了揭示这一地貌差异性成因,本研究基于12.5 m的DEM地形数据提取该区域33个水系流域、计算其河流地...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雅江地区 地貌演化 分水岭迁移 溯源侵蚀 数值模拟 
青藏高原东南缘腾冲地块白垩纪岩浆作用研究现状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2025年第2期149-156,共8页蔡瑾 刘丽薇 何琪贵 
本研究受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GXNSFAA035620)资助。
腾冲地块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形变质作用强烈,特别是地块内的高黎贡构造带、叫鸡冠梁子矿床和泸水–龙陵–瑞丽俯冲增生杂岩保存了较丰富的白垩纪岩浆作用记录,为正确认识腾冲地块中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
关键词:腾冲地块 中生代 岩浆作用 中特提斯洋 
兴伊措古生态记录揭示的近300年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东南缘湖泊的影响
《湖泊科学》2025年第1期318-327,共10页仇恒帅 王荣 赵雁捷 朱可欣 郑佳楠 郑文秀 刘阳 胡捷 梅雪英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F080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63);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Y7CJH11001)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是生态系统响应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目前,对该区域水生生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案例。本研究以古湖沼学手段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兴伊措过去300年来的湖泊生态系统演变历程...
关键词:古湖沼学 稀有属种 侵蚀 全球变化 硅藻 兴伊措 
弧形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其数值模拟分析——以红河断裂中南段为例
《地质力学学报》2025年第1期39-60,共22页王晨旭 李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62028)。
以红河断裂中南段为主体的滇东南弧形构造带作为川滇地块的西南边界和向南南东滑移的前端,现今的运动性质是以挤压为主的逆走滑运动还是以拉张为主的正走滑运动仍存在争议,这与青藏高原东南缘周围复杂的应力-应变模式有着强烈的关联。...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滇东南弧形构造带 红河断裂 三维地质模型 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构造变形 
高原净土尽显交融之美 创新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阿坝实践
《中国民族》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牛志男(文/图)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古以来便是多民族聚居之地,汉、藏、羌、回等各民族在此长期和睦相处、和谐共居。一部阿坝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团结进步史。5000多年前的人类活动、河曲江源、蚕丛大禹,孕...
关键词:黄河文明 古文化遗址 古蜀文明 青藏高原东南缘 交往交流交融 和谐共居 阿坝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