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松

作品数:48被引量:594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莫霍面深度地壳结构青藏高原地球动力学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发文期刊:《地质学报》《地质论评》《科学通报》《低碳世界》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地震探测研究进展及岩石圈圈层结构
《华东地质》2025年第1期16-32,共17页王冠 熊小松 李秋生 卢占武 张新彦 吴国炜 王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伊朗扎格罗斯碰撞带圈层相互作用与金属富集机理(编号:42261144669)”、“北祁连—河西走廊盆地地壳结构沿盆山走向变化及揭示的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变形方式的差异(编号:42274134)”;中国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特提斯增生造山和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两个阶段,是新生代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侧向碰撞的典型地区之一,形成了西南三江成矿带,带内广泛发育多种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岩石圈是记录大陆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的主要载...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深部地震探测 基底顶界面 莫霍面 LAB界面 
二维初至波层析成像揭示的兰坪盆地—扬子西缘浅层地壳结构
《地球学报》2024年第6期989-1001,共13页王冠 熊小松 卢占武 李秋生 吴国炜 张新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C060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374119,42261144669,42274134,C2330);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S2304,JKYQN202311)。
兰坪盆地—扬子西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地质构造上属特提斯-喜马拉雅强烈挤压、碰撞造山带的东部,兼跨华南板块与古冈瓦纳板块两大构造单元。其浅层地壳是记录地壳形变、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重要载体。本文利用兰坪盆地—扬子西缘22...
关键词:兰坪盆地 扬子块体西缘 层析成像 上地壳速度结构 
宽角反射/折射剖面揭示的祁连造山带莫霍面深度被引量:3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中英文)》2023年第2期109-119,共11页吴国炜 熊小松 高锐 陈宣华 李英康 王冠 任海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274134,41774114,41590863,41574093);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DD20190011,DD20179342,DD20160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6YFC0600302);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8-ZJ-944Q)。
祁连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距南侧的喜马拉雅碰撞带前缘1500 km,以一个宽阔的(东西长约1000 km,南北宽200~400 km)、NW走向的造山带的形式被夹持于北侧的河西走廊盆地与南侧的柴达木盆地之间,西侧被NEE走向的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
关键词:祁连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北缘 莫霍面深度 宽角反射/折射剖面 
二维初至波层析成像揭示的北祁连-阿拉善南缘浅层地壳结构被引量:2
《地球学报》2022年第6期843-857,共15页吴国炜 熊小松 高锐 陈宣华 李英康 叶卓 王冠 吴鸿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74114;41590863;41574093);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011;DD20179342;DD20160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6YFC0600302)联合资助。
北祁连造山带—阿拉善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及其以北地区,其地壳结构记录了早古生代以来祁连山、河西走廊盆地、合黎山及相邻盆地之间的盆山演化历史及耦合关系,对其地壳浅层速度结构的探测有助于揭示该区浅层地壳结构及构造变形的演...
关键词:北祁连造山带 阿拉善地块 层析成像 上地壳速度结构 
中国北方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研究进展被引量:2
《地球学报》2022年第6期858-874,共17页李智超 施炜 熊小松 吴国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74114;41590863;41574093);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DD20190011;DD20179342;DD20160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编号:2016YFC0600302)联合资助。
推覆构造是陆内构造变形中地壳缩短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记录盆山结合带-造山带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载体。中国北方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及周缘地区,分布了多个逆冲推覆构造带。本文通过对这些推覆构造相关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等资料的...
关键词:陆内变形 推覆构造 东亚多板块汇聚 晚中生代 中国北方 
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中部精细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8
《地球物理学报》2022年第8期2857-2871,共15页高锐 齐蕊 黄兴富 陈宣华 熊小松 郭晓玉 刘晓惠 廖杰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4083,41874102,41774114);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3);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017ZT07Z066)联合资助.
现今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是在早古生代构造格架的基础之上,于新生代在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拼合的远程影响下,重新活化进而隆起成为高原的组成部分.因此,该区域地壳结构的揭示不仅可以获得高原地壳变形方式的关键信息,而且也...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祁连山 地壳结构 北祁连洋俯冲极性 陆内俯冲 新生代隆升机制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青藏高原陆-陆碰撞与地壳生长的深部过程被引量:19
《地学前缘》2022年第2期14-27,共14页高锐 周卉 卢占武 郭晓玉 李文辉 王海燕 李洪强 熊小松 黄兴富 徐啸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7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213,41574091,41590863,41874102);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2016YFC0600301);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引进创新创业团队项目(2117ZT07Z066);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南海深部地球物理创新团队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16);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项目(SinoProbe-02)。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的碰撞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隆升,地壳增厚并生长扩展。探测青藏高原深部结构,揭露两个大陆如何碰撞以及碰撞如何使大陆变形的过程,是对全球关切的科学奥秘的探索。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是打开这个科学奥秘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喜马拉雅-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 大陆俯冲 深部过程 深地震反射剖面 
北山构造带南部上地壳二维初至波层析成像被引量:3
《地学前缘》2022年第2期402-415,共14页吴国炜 熊小松 高锐 陈宣华 李英康 王冠 王小成 任海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4114,41590863,4157409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11,DD20179342,DD2016008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302);青海省科技厅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8-ZJ-944Q)。
花海盆地—北山构造带南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以北地区,是特提斯洋和古亚洲洋两大构造域的交接部位,自新元古代晚期以来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板块裂解-俯冲-碰撞-拼合的演化历史,尤其是中生代以来的逆冲推覆和走滑作用,以及受新生代...
关键词:北山构造带南部 花海盆地 层析成像 上地壳速度结构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研究被引量:7
《地学前缘》2022年第2期198-209,共12页李文辉 王海燕 高锐 卢占武 李洪强 侯贺晟 熊小松 叶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4072,42174124,41574094);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016);国家科技专项“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南北两个大陆边缘长期演化的产物,各部分性质和时代不同,是一个复杂的构造混杂体。由于其所处位置的重要性,演化时间上的长期性、多旋回性,空间上的多样性、变异性,一直是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宽角反射与折射 秦岭造山带 渭河地堑 大巴山 地震层析成像 
深反射大炮揭示的青藏高原侧向碰撞带地壳骨架结构被引量:13
《地球物理学报》2020年第3期828-839,共12页酆少英 李秋生 邓小娟 李井元 熊小松 卢占武 李文辉 王晓冉 吴庆宇 石金虎 
国家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2016YFC060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4092,41674140);自然资源部深地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J1901-3)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侧翼,揭示该地区的岩石圈结构有助于完整理解青藏高原碰撞造山的动力学过程,对构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至为关键.本研究对横过青藏高原侧向碰撞带的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15个大炮资料,进行...
关键词:青藏高原侧向碰撞带 深反射地震剖面 大炮单次叠加剖面 地壳结构骨架 分层动力学模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