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道德认识论中言象意的关系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子琳 刘正平[2]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昆明理工大学

出  处:《西部学刊》2023年第8期165-168,共4页Journal of Western

基  金:2021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省社科研究基地项目)“焦循哲学思想研究”(编号:QN202107)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传统认识论以道德为主要认识对象,先秦儒家的道德认识论存在两个阶段,即道德理论认识以及道德实践。先秦儒家道德认识中言象意的关系:言不尽意。由于“道”的先验性决定了在道德原理认知阶段,道德之“言”与道德之“意”之间呈现的是言不尽意的关系。以象表意。教育的过程是接受典范人格耳濡目染的熏陶。从而触发内在道德心象的显现,激发出如不忍、恻隐、悲悯、怜爱等道德情感。先秦儒家道德实践中言象意的关系:(一)孔子“学思并行”;(二)孟子“扩充本心”;(三)荀子“闻见知行”。获得完善的道德认识需要言、象、意的贯通,即只有从道德心出发,依据道德原理指导,规范道德行为。

关 键 词:先秦 道德认识论 言象意 道德实践 

分 类 号:B222[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