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场”视域下藏传佛教寺院的汉传伎乐供养  

Offerings to Han-origin music by Tibetan Buddhist monasteries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Presence of Stat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云 Sun Yun

机构地区:[1]忻州师范学院音乐系

出  处:《中国音乐》2023年第2期109-119,164,共12页Chinese Music

基  金: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五台山佛教音乐与其周边民间礼俗音乐的亲缘研究”(项目编号:20200135)阶段成果;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PSSR)。

摘  要:丝竹杂技皆有旨给,皇寺、官寺、大寺以及佛教领袖、僧官、高僧大德的国家伎乐供养古即有之,从汉传到藏传皆是如此。元明清三代将藏传佛教僧官的封赏推崇到极致,不论是仪仗、鼓吹皆有配享,既享有世俗官员的品秩,又享有佛教领袖的特权,其政教合一的双重身份导致了汉传伎乐供养在藏传寺院的遗存。

关 键 词:国家在场 藏传佛教 汉传音乐 甲林 笙管笛 

分 类 号:J608[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