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场

作品数:200被引量:725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树燕崔榕张振涛高鹏怀肖锋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国家在场与农民主体性建构的关系图谱——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形象重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雷鸣 张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社会史视野下文学中的‘农村新人’形象重释研究(1942—2021)”(项目编号:22BZW164)。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形象,映射着从集体化时代向改革时代转型过程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其主体性建构与国家机制高度关联。集体化共同体时期的政治分层与经济差异,促使孙少安基于生存理性做出婚姻选择。国家对乡村治理的改...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孙少安 国家 农民主体性 
国家在场:迈向全球数智技术的新监管秩序——基于2024年互联网治理研究的主题聚类分析
《编辑之友》2025年第2期45-55,共11页史安斌 俞雅芸 
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创新方向建设专项“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体系”(2024TSG08103)。
从新监管领域的确立到赛博空间中主权国家的回归,短短几年间数智技术治理的一系列范式转型,标志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政策转折,宣告着国家监管时代的到来。文章回顾、总结了2024年度国际新闻传播学重点期刊中兼具创新性与启发性的数智治...
关键词:互联网治理 数字主权 国家监管时代 多利益攸关主义 全球南方 
国家在场:边境县融媒体中心护边员角色的符号建构
《塔里木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93-100,共8页何雅盼 朱爱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XXW008)。
文章借助符号学理论,围绕新疆边境县融媒体中心护边员角色的符号意指传播实践,运用罗兰·巴特的符号二级意指系统对其传播符号进行分析,探究新疆边境县融媒体中心在护边员角色传播中的符号建构机制,对新疆边境县融媒体中心在护边员角色...
关键词:护边员 边境县融媒体中心 符号 二级意指系统 
以“国家在场”展开淮北花鼓戏的新画卷——评李俊民新著《淮北花鼓戏研究与传承》
《乐器》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王安潮 
喀什大学重点项目《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艺术奥兹库姆孜研究》(编号:[2022]1761);安徽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安徽音乐考古史研究”(编号AHSKZ2022D19)成果之一。
中国的戏曲艺术因其地方风格而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魅力,安徽省是地方戏曲艺术繁兴之地,早在明朝在汤显祖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记载有“徽州调”“青阳腔”等剧①。明代昆山腔改革家中的张野塘就是安徽寿县人,清代的徽剧更是得到...
关键词:淮北花鼓戏 戏曲形式 四大徽班 青阳腔 泗州戏 戏神 安徽寿县 音乐文物 
国家在场视域下徐州琴书传承方式变迁
《当代音乐》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江雯 吴艳 
2022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苏北根据地抗战音乐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22YSD006)。
自明清以来,徐州琴书以师徒传承为主、师生传承为辅的方式传承了两百多年。然而20世纪中国社会环境的变革,导致徐州琴书传承转变为以师生传承为主、师徒传承为辅的方式进行传承,并发展延续至今。从徐州琴书传承方式的变迁过程中,可以清...
关键词:徐州琴书传承 国家在场 变迁 
“国家在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庆学为例
《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4期110-117,137,共9页于帅玲 郝永光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声音生态与当代社会音乐文化建设”(21AD006)阶段性成果。
基于“国家在场”语境之下,对非遗传承人身份符号和角色担当的关注,从根本上提供了一个认识非遗文化传承效能的视角。非遗传承人的自我身份定位、追求、获取与建构是基于国家政策、文化空间和个体发展的共同选择,愈加凸显了国家干预非...
关键词:国家在场 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人 身份认同 胡庆学 
从“权力缺位”到“国家在场”:清朝苗疆治理的制度逻辑——以乌蒙改土归流为例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31-38,53,共9页丁超 张兴年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39M2024031)。
清雍正朝乌蒙地区改土归流,既是钳制云南、国家统一的现实需要,亦是苗疆治理的政治写照。乌蒙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之地,实为三省之要害,乌蒙土司肆虐违法,危害社会,中央王朝无力直接管辖,可谓是改土归流重要目标。历史制度主义作为新制...
关键词:历史制度主义 苗疆 乌蒙 改土归流 
民族地区生态治理的三重逻辑:理论、现实和实践——基于生态价值增长与实现的目标权衡视角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133-145,共13页陈文烈 寿金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2XMZ052);2023年度青海省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3ZCZD007);2024年青海民族大学规划重点“尖兵”项目(2024GH02)。
在宏观生态场域环境中,民族地区生态治理行动通常蕴含着多重目标追求,且在复杂情景中催生出差异化的政策执行和目标实现过程。通过构建一个理解民族地区生态治理行为逻辑的“价值增长-价值实现”分析框架,从理论、现实和实践三个维度进...
关键词:生态治理 民族地区 目标权衡 国家在场 
移风易俗与传统延续:20世纪30年代上海“集团结婚”仪式与婚礼服被引量:1
《艺术设计研究》2024年第4期26-32,共7页梁惠娥 丁乾琨 李冬蕾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汉族人生礼仪服饰艺术民俗考析及传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BG142)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开埠后社会风俗受西潮冲击,“文明结婚”兴起,西式婚礼服随之流行。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进一步推动移风易俗,率先组织“集团结婚”,同时规定男子婚礼服款式为蓝袍和黑褂。本文针对集团结婚仪式中“新风”与“旧服”并存现象,探...
关键词:近代上海 集团结婚 国家在场 西式婚仪 传统婚礼服 
桂西北祝著节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构——基于国家在场的分析框架
《广西民族研究》2024年第4期110-118,共9页陈锦均 黄子玲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过山瑶契约文书搜集、整理与研究”(22FMZ026)。
祝著节是流行于广西瑶族支系布努瑶聚居区的一个民族传统节日,是集族群记忆、宗教信仰、音乐歌舞、民族美食于一身的文化复合体,既体现了布努瑶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又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祝著节文化符号从信仰在场向国家...
关键词:祝著节 文化符号 国家在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