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场”视角下的身份认同研究——以北京智化寺京音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胡庆学为例  

Identity Recogni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State Presence"-A Case Study of Mr.Hu Qingxue,a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or of Beijing Music at Beijing Zhihua Te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帅玲 郝永光 Yu Shuailing;Hao Yongguang

机构地区:[1]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2]中国音乐学院 [3]中国音乐研究基地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4期110-117,137,共9页Musicology in China

基  金: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声音生态与当代社会音乐文化建设”(21AD006)阶段性成果。

摘  要:基于“国家在场”语境之下,对非遗传承人身份符号和角色担当的关注,从根本上提供了一个认识非遗文化传承效能的视角。非遗传承人的自我身份定位、追求、获取与建构是基于国家政策、文化空间和个体发展的共同选择,愈加凸显了国家干预非遗保护之后的“人”的功能。本文以胡庆学多重身份的建构为个案,窥探“国家在场”、非遗传承与身份认同之间的相互影响效应。非遗传承人的能动作用,建构了其为探索一个兼备“共通”与“独特”的非遗传承与保护体系而呈现的多元身份认同。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环境的造就和个人的不懈努力凝聚为一股力量,促进非遗传承与保护范式的形成。

关 键 词:国家在场 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人 身份认同 胡庆学 

分 类 号:J608[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