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消失的地域?——对梅罗维茨“场景论”中“地点”的考察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长松 傅鹏[1] 

机构地区:[1]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出  处:《南方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84-90,共7页Nanfang Media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三元辩证法的移动传播‘空间形变’研究”(项目编号:17B XW108)。

摘  要:在梅罗维茨由电子媒介营造的“场景论”中,“信息流动模式”取代“地点”成为定义“场景”的决定性因素,“地点”则成为“背景”,沦为“消失的地域”。场景论主要基于电视媒介研究而提出,“地点”作为“背景”意味着“地点”的已知性和固定性,由此,场景论隐设了一个将“地点”作为前置认知对象的逻辑前提,这也意味着“地点”并非真的丧失了定义“场景”的能力。而随着移动传播时代的到来,“位置”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地点”再也不能被视作“背景”,而要被视作“信息流动模式”中一个重要的限定性因素。

关 键 词:地点 背景 场景 消失的地域 梅罗维茨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