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须知味外味:阐释学视域下的以味解诗与多元理解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有光 

机构地区:[1]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美学》2022年第2期3-15,共13页Chinese Aesthetic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2020年度项目“中国历代诗话中的文学解释学理论话语与阐释实践的史料辑录、类编与研究”(20BZW014);2020年度湖北省高校社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诗学历代接受文论史料的辑释、整理与研究”(20ZD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在古典美学范畴里,“味”是在批评实践中运用最为普遍也最能体现中国美学富于感性、直觉等特点的方法论话语。从审美理解的角度看,“味诗”就是在放逐语言文字和可以条分缕析的意义的基础上,而选择以个体的感性体验去直接品味诗文本中的生命直感,以充分涵泳、体会诗歌的意味、韵味、气味、风味为要务。在阐释学视域下,中国美学追求味外之旨、味外之味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诗歌语少言短的体制而必须做出祈向意多味长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须由创作者和理解者双方共同完成,即创作者必须在诗中寄寓更多的“味”,而理解者也必须从诗中见出无穷的“味外味”。中国美学重视以味解诗,就先天地内定了不同理解的取向,并不言而喻地揭示了多元理解并存的合理性。而且,对诗味的主观体验是不可替代和不可重复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理解者所感受到的“味”既不同于其他人的体味,也不可能与诗人自身的审美趣味完全重合。

关 键 词:中国阐释学 以味解诗 审美理解 味外之旨 

分 类 号:I207.2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