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世瑜[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00871
出 处:《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1期133-143,共11页History Research And Teaching
基 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教材建设中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VFA18000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历史课程,理论界和教育界已有一些讨论和实践,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五育”目标能否协调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时“融”什么和如何“融”、如何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的效果、历史教育的隐性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显性要求的关系如何处理,还是有些值得进一步厘清的问题。当我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五育”目标协调一致时,融入与评价方式等问题便具备了前提,也可以在认识和实践上正确把握历史教育的隐性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显性要求的关系。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历史课程 “五育”目标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21.2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