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先锋”——“新散文”语体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东方[1] 沙莎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3年第3期59-66,共8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项目编号:17ZD27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语言本体论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6BZW1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一、“迟到”——“新散文”现象1998年《,大家》杂志于第1期开辟了“新散文”专栏,这一概念被响亮提出,成为“新散文”正式诞生并获得理论独立的标志,它旨在纠正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散文创作,以“注重散文文体的自觉探索,注重审美经验的独到发现的写法”(1)为宗旨,探索散文创作的多种可能和艺术新变。同年推出于坚、张锐锋、宁肯、庞培、马莉等人的散文作品,其后,“新散文”队伍不断壮大,祝勇、苇岸、李敬泽、冯秋子、钟鸣、凸凹、周晓枫、洁尘、蒋蓝等纷纷加入。其实,“新散文”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乃是一个历时性的相对概念。

关 键 词:散文作品 新散文 散文文体 于坚 李敬泽 周晓枫 洁尘 相对概念 

分 类 号:I207.6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