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出 处:《学术界》2023年第5期89-101,共13页Academ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生保障视角下农村地权结构调整的社会学研究”(18ZDA16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场域—认知—行动”是兼顾制度变迁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分析框架,“需求驱动”是制度革新的循环动力机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革新是动态连续过程,行动者的行为策略是主观意识的显现,但亦受到既有场域结构内化等相对静态的影响;利益相关者作为有限理性个体,其行为遵循“互利”原则,制度革新是共同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制度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且方向一致,相关主体以需求为驱动共同推动制度变革。要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应客观看待行动者内部场域结构在行为者策略中的映射,理性认知村集体、企业、政府需求,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权能,使其扮演好“监督者”与“服务者”的角色而非“中介者”或“领导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