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北京外国语大学 [2]北京语言大学
出 处:《中国翻译》2023年第3期90-97,共8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49-2019)”(项目编号:19ZDA338)的阶段性成果;省社科联2023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23lslhzyb-16)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以罗慕士(Moss Roberts)的《三国演义》英译本以及相关学术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面考察罗慕士的译者行为历时演变。从翻译外层面详细挖掘译者行为背后的深层文化动因和文化机制,从翻译内层面通过比较不同的译本形态,考察翻译策略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汉学家罗慕士的学术志趣和诗学观是其译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对译本的最终样态也起到重要作用。译者在与原作生成的社会语境、古今中外批评家和目的语读者的积极互动下,译文语言逐渐凸显出中国元素。罗慕士在文学批评者、文学和历史研究者、创造性改写者之间不断切换角色,利用文本外译注和序跋,有效地将文本内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传播,最终为《三国演义》在民族性与普适性之间找到了契合点,有利于西方读者的接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