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玉彬[1] Wang Yubi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3期89-99,共11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FZXB045);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摘 要:庄子哲学兼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相与于无相与”两个向度,因“独与”而“相与”,即呈示着庄学的伦理意蕴问题。《齐物论》载有关于伦理问题的丰富思考,在庄子看来,阴、阳、仁、义、礼、智、名、利等“八德”构成了“六合之内”的价值体系与伦常边界,此即常人生活于其中的人伦世界。然而,“八德”的封畛性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能在是非、善恶等对立性、评判性的视阈中去看待和对待他人,于是以名相轧、以德相争,也就无法在“照之于天”的视阈中照见他人的独特之“心”、领会一体的存在之“道”。庄子所谓“人相忘乎道术”,就是要以“道术之通”消解“八德之畛”,从而将人际关系还原到“相尊—相蕴”的“齐物伦理”境域中:“相尊”即对他者之独特性的尊重与理解,“相蕴”即多元主体之间的共在与通达。最终,庄子期许的是一种“相与为友”式的伦理效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06.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