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繁仁[1] Zeng Fanre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20年第4期15-24,共10页Aesthetics
基 金: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6ZDA111)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从跨文化对话的视角,在文化类型说的基础上,分析欧陆现象学之生态美学、英美分析哲学之环境美学之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生”美学,作为当代生态美学之一翼。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环境美学逐步介绍到中国,影响深远。在当代生态美学发展中,“生态”与“环境”之争持续多年,中西美学由此得到对话与交流,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之“原生性”特点也由此得以突显。由此深化了产生于《周易》的“生生美学”之“生命的创生”的丰富内涵。本文阐释了“生生美学”所特具的“天人合一”“阴阳相生”“太极图式”与“线性艺术”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其特有的道德理性与知白守黑的逻辑特性。“生生美学”特别体现在各种中国传统艺术之中,表现于意境、筋血骨肉、琴德、气韵生动、虚拟表演、因借与吉祥安康等传统艺术范畴之中。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7.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