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祥 吕程宇 GAO Xiang;LYU Chengyu
机构地区:[1]辽宁大学纪检监察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2]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50
出 处:《武陵学刊》2023年第4期138-144,共7页Journal of Wuling
基 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研究”(L21AKS003);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研究”(LJKR0732);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辽宁大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项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52305020)。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受教育者结合自身需求,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进行整合内化及践行外化的教育过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具有接受关系的“动态交互”、接受主体“人格面具化”、接受内容的“海量碎片”、接受媒介的“智能化”及接受环境的“虚实交织”等特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受教育者选择性获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教育者整合与内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受教育者投身网络道德实践等四个环节。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基本过程,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