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结构看艺术“意象说”理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立云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8期153-154,共2页CHINESE SOCIAL SCIENCE DIGEST

摘  要:中国审美意象的研究,不应仅仅对其进行“意识化”的解读,更应该从意识的意象性结构,从身体的意向与意识的意向两方面进行解读,将身心二分转变为身心融合、心物感通,通过“可见的”见到“不可见的”从而确立中国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中国文学艺术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了审美创造活动追求的正是从身体出发的审美意象。身体产生的知觉进入意识领域产生的影响和意识产生的影响反作用于身体发生审美体验是两种模式,两种模式的相互作用方能产生意象。因此割裂身心关系的理论必然会落入单一的对“美”的追求的案白,从而丧失其超越性。

关 键 词:审美创造活动 意象说 审美意象 身心关系 意象性 中国文学艺术 意识化 意识领域 

分 类 号:B83[哲学宗教—美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