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孟鸿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20 [2]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肠及盆底疾病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020
出 处:《癌症》2023年第7期319-351,共33页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A0803300和2018YFC09103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30072);深圳市政府(KQTD20170810160226082)的支持
摘 要: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生理变化,并与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有关。因此,应该在微生物组的背景下研究许多癌症类别和治疗方案。由于宏基因组测序和多组学研究的可用性,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物种特征、宿主遗传变化和代谢谱的分析变得可行,促进了关于肿瘤发生过程中微生物群组成、分类学改变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指数级知识增益。然而,肠道微生物群的复杂性,以及大量未表征的宿主–微生物、微生物–微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仍然是我们推进对微生物群–癌症相互作用理解的挑战。这些相互作用体现在信号传递、代谢、免疫、肿瘤发展、遗传不稳定性以及对癌症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肠道微生物群与癌症发展之间关联的研究/分子机制,从而为可用于癌症诊断、治疗或预防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