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

作品数:1319被引量:3566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瑞生戴俊英康白郭晓奎李科林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微生物群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现况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5年第3期47-55,共9页邱天 张婷婷 庄梦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2374499,8207447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104906);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1LPTD-002);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2021-2023]03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作为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和不孕的重要原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具有易侵袭和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E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群和腹膜...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微生物群 发病机制 
肿瘤内微生物与肿瘤演进及相关抗肿瘤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25年第3期353-368,共16页冯森语 柳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82372592);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批准号:YTP-SYSUCC-0010)资助的课题。
数以亿计的微生物长期定植于人体众多生态位中。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及整体健康状态的维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肿瘤内微生物群的...
关键词:肿瘤内微生物群 基因组损伤 表观遗传修饰 促癌信号通路 肿瘤免疫微环境 药物代谢 肿瘤治疗 
根面龋微生态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口腔疾病防治》2025年第3期244-251,共8页伍丽静 陶奕伟 曾博 蔡艳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00960,82201041);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11112);广州市临床重大技术项目(2023P⁃ZD07)。
根面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口腔疾病,全球平均患病率为41.5%,具有发病率高、治疗率低、再治疗率高的特点。根面龋主要由核心微生物群诱导的生态失调引起,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牙龈萎缩、根面暴露和唾液功能障碍。传统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根面龋 牙菌斑微生态 核心微生物群 变异链球菌 乳杆菌 益生菌 益生元 合生元 抗菌肽 精氨酸 龋病管理 
马属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群及其微生态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现代畜牧科技》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阚茜 石雨萱 李华军 
大连医科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基金(112106010110)。
马属动物的肠道内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群对马属动物的营养消化吸收以及免疫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生素的滥用可导致动物机体出现耐药、消化道微生态失调等一系列危害。与抗生素相比,以肠道微生物组为靶点的微生态调节...
关键词:动物 微生物 群落 益生菌 益生元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女性HPV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华妇产科杂志》2025年第2期121-127,共7页张展 宗晓楠 白会会 范琳媛 李婷 刘朝晖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发2024-4-211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中青年学科骨干培养专项(FCYY20191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优青人才”项目(YQRC20190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妇女HPV转归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的妇女共53例,其中7例HPV阴性的健康体检妇女为HPV阴性对照组;46例为高危型HPV阳...
关键词:乳头状瘤病毒科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阴道 微生物群 阴道微生态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研究亚慢性氯仿暴露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生态毒理学报》2025年第1期419-431,共13页王再山 李强 栾天琪 金志民 刘铸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1C095);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452TD008,1451TD002)。
肠道微生物群是一个复杂的共生细菌生态系统,与宿主健康状况,代谢表型,营养吸收或产生,以及免疫系统调节有关。氯仿是1种城市常见的有毒的环境污染物,人类可能通过包括空气或自来水在内的各种媒介接触到氯仿。在本研究中,将9只SPF级(无...
关键词:氯仿 环境污染物 肠道微生物群 宏基因组 物种多样性 功能基因多样性 
木聚糖酶在猪日粮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山东畜牧兽医》2025年第2期95-101,共7页徐运杰 苏双良 刘曰清 晏玉峰 陈学华 
木糖和阿拉伯糖都是五碳糖,属于不同的手性化合物,木糖是D型,阿拉伯糖是L型,两者互为立体异构体;D-木糖通过β-1、4-糖苷键以直链和支链连接就形成木聚糖;如果85%的侧链通过α-1、2-或α-1、3-糖苷键被L-阿拉伯糖取代,就形成阿拉伯木聚...
关键词:非淀粉多糖 阿拉伯木聚糖 木聚糖酶 微生物群 作用机制 
人体微生物群落失衡与衰老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生物医学》2025年第1期207-213,共7页李俊颖 张曦木 
人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其失衡与衰老存在密切关联。衰老过程常伴随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引发机体慢性炎症,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加速衰老及相关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借助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领域研究不...
关键词:人体微生物群 衰老 微生物组 系统性疾病 
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变化及其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5年第2期371-375,共5页高经纬 冯倩倩 冷婷 杨静怡 王慧慧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物群变化及其与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4年5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103例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100例设为良性组、体检健康女性9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且分析3组阴道微生物群、...
关键词:宫颈癌 阴道菌群 肿瘤标志物 相关性 
极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发育连续性的关系
《国际儿科学杂志》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张文超 戴立英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央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项目(Z155080000004)。
极早产儿(very preterm infant,VPI)是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高危群体。在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发育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尤其对于VPI,这一联系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对VPI体内微生物-肠-脑轴(microbiota-gut-br...
关键词:极早产儿 肠道微生物群 神经系统发育 微生物群-肠道-大脑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