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翊轩 汪柔竹 Zhang Yixuan;Wang Rouzhu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出 处:《道德与文明》2023年第4期155-165,共11页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摘 要:荀子以“人能群”作为“性恶”之人得以避免彼此纷争、区别于禽兽的证明,并强调“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在于形成人伦等次分明的秩序。此种秩序的建构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荀子以人伦并处、不齐而一的实然状况阐发了“明分使群”的合理性。圣人基于对个体差异性的尊重,将群体层面的分化(亲疏贵贱之别)、分职(士农工商之分)、分配(谷禄多少之称)相结合,使“欲恶同物”的人们凝结成和谐的整体,建立起差异基础上的均平。其二,荀子经由“人伦尽矣”的应然理想提出了“饰群”,勾连起人群与器物、历史与现实,让人情在礼文中得到合宜的表达。记忆与想象中的古史是设计理想秩序的依据,经由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淬火,才有了荀子眼中“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而“不可损益”的礼。这样的礼“足以为万世则”,经由饰群,使恒久的人伦秩序得以可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