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钮则圳 Niu Zezhen
机构地区:[1]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出 处:《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项目编号:22&ZD0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唐孟子思想解释史研究”(项目编号:18AZX01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两汉诸子对孟子性善论多有讨论与阐发。韩婴汲取了孟子以仁义礼智为人之本性的思想,又主张通过圣王教化实现后天发展,体现出在荀学影响下对孟子性善论的择取。董仲舒认为孟子性善论只限于区分人禽,描述的是善的底限,而他追求圣王通过教化所期许的秩序之善,意在为王道奠定人性论的根基。王充、荀悦则立足于“性三品”说,将孟子性善论理解为上品之性,孟子所主张的人性生而平等、后天“存心养性”等工夫修炼意义被一并抹去。从两汉诸子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孟子性善论在两汉并未获得广泛赞同,也未成为汉儒人性论的主流,却依然构成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6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