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论

作品数:155被引量:227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赵法生马育良李景林查洪德丁四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山东大学武汉大学皖西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郑元祐题画诗典型意义与元末南北诗学之分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36-39,76,93,共6页燕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许有壬集笺注”(批准号:23FZWA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明代元集整理与元诗选本研究”(批准号:22FZWB043)的部分成果。
郑元祐题画诗受图画题材、诗歌意象与交游活动的影响,呈现出清峻苍古的风格特征。以情带画,重视对画作整体气韵、意境的传达,同时将情感心绪和历史见解融入其中,画情融合,以人论画,体现出“浸入式”的图画品题方法。郑元祐题画诗风格和...
关键词:郑元祐 题画诗 雅正诗风 性情论 
天授者何?章学诚的神秘体验与性情论阐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66-72,共7页王际沣 
山东大学高等研究院科研项目“近四十年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23RXY035)。
章学诚的个人回忆中有一段神秘的“天授”经历,在这一神秘体验的背后隐藏的是章学诚对性情论的重视。透过这一富有神秘色彩的“天授”经历,性情的重要性被提升至天授于人的高度。性情是每个学者内在的直观性的体现,应自由发挥而非被世...
关键词:章学诚 文史通义 性情乾嘉考据学 
经学视域下的清代女性文学批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20-134,共15页彭国忠 陈淇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中国特色文论体系研究”(20STA027)。
清代经学兴盛,经学文本对文学创作的话语阐释极大地丰富了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清代文坛以《诗经》为理论基础,结合传统儒家的思想内旨与艺术审美,为女性文学建构了一套系统完善的批评模式。他们从女性文学创作的合法性出发,通过言德关系...
关键词:清代女性 文学批评 经学阐释 诗教传统 性情论 以《诗》解诗论诗 
宋代理学诗学的性情论及其当代意义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2期63-78,共16页苏荟敏 
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中国特色文论体系研究”(编号20STA026)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石涛《画语录》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型研究”(编号21BZW067)阶段性成果。
宋代理学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哲学性情论的延伸。理学哲学性情论的“性情之辨”,以“性体情用”为核心,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倾向,还涉及到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问题。以此为参照,理学诗学性情论在普遍认可“吟咏性情”为诗之本质的同时,更重...
关键词:理学 诗学 性情论 
《性自命出》“性善”倾向和“性”“情”关系的哲学解释与来源
《哲学动态》2023年第12期70-80,共11页王小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先秦儒家气论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研究”(编号2020M670576)的阶段性成果。
《性自命出》中“自然人性论”和“性善”倾向的不同,不足以成为其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篇章或部分的充分条件,关键要看这两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否符合孔孟之间儒学发展之心性论转向的思想特征和趋势。答案是肯定的。《性自命出》正是在...
关键词: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性情论  心术 
孟子性善论的汉代回响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1期29-36,共8页钮则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项目编号:22&ZD0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唐孟子思想解释史研究”(项目编号:18AZX011)的阶段性成果。
两汉诸子对孟子性善论多有讨论与阐发。韩婴汲取了孟子以仁义礼智为人之本性的思想,又主张通过圣王教化实现后天发展,体现出在荀学影响下对孟子性善论的择取。董仲舒认为孟子性善论只限于区分人禽,描述的是善的底限,而他追求圣王通过教...
关键词:孟子 两汉诸子 性善论 性情论 性三品 
先天结构性缘境呈现——孟子性情论的思想特色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9期54-61,共8页李景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价值观变迁史”(14ZDB003)。
孟子的人性论,以性即心而显诸情,在情志的活动中动态地展显人性的内涵。其言“性”的方式,不是把它推出去作为一个现成的对象来分析,而是从生成的历程来动态地展显其整体性的内涵。这是一种内容的而非形式的讲法。孟子即“心”以言“性...
关键词:孟子 仁义 良心 良能 良知 四端 心性 性善 
元代《诗经》学与元人诗歌“性情”论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32-137,共6页王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W030)。
元人对《诗经》审美与政教两种特质的看法,正对应其不同的诗歌“性情”论。一方面,元人以《诗经》发乎自然的审美特质为榜样,强调“性情之真”,认为诗歌应发乎淳正之真情,不求于工而自工。另一方面,元人以《诗经》止乎礼义的政教功用为...
关键词:元代 《诗经》学 诗歌 性情论 
孟子性善论的汉代回响
《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钮则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项目编号:22&ZD0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唐孟子思想解释史研究”(项目编号:18AZX011)的阶段性成果。
两汉诸子对孟子性善论多有讨论与阐发。韩婴汲取了孟子以仁义礼智为人之本性的思想,又主张通过圣王教化实现后天发展,体现出在荀学影响下对孟子性善论的择取。董仲舒认为孟子性善论只限于区分人禽,描述的是善的底限,而他追求圣王通过教...
关键词:孟子 两汉诸子 性善论 性情论 性三品 
话语体系转换视域下的儒家情论演变——以《乐记》“情礼”论与《复性书》“性情”论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哲学评论》2023年第1期145-165,共21页张道奎 
“节情”与“止情”是先秦儒家与唐宋儒家在情论问题上的基本分野。先秦儒家以《乐记》为文本核心建构了“情—礼”论,试图以人情之常来论证礼乐制度的合理性;唐宋儒家则以《复性书》为文本源头建构了“性—情”论,并试图以此回应域外...
关键词:儒家情论 话语体系 “情—礼” 《乐记》 《复性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