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

作品数:8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宋之问词作才子表现手法《代悲白头翁》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州学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阳师范学院学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元代《诗经》学与元人诗歌“性情”论被引量: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32-137,共6页王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ZW030)。
元人对《诗经》审美与政教两种特质的看法,正对应其不同的诗歌“性情”论。一方面,元人以《诗经》发乎自然的审美特质为榜样,强调“性情之真”,认为诗歌应发乎淳正之真情,不求于工而自工。另一方面,元人以《诗经》止乎礼义的政教功用为...
关键词:元代 《诗经》学 诗歌 性情论 
经学、史学与文学的融通:经史视野下郝经的《诗经》观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王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代翰林国史院文人研究”(项目编号:20CZW030)
在经史的语境中讨论《诗经》的意蕴和作用,是郝经《诗经》观的主要特点。郝经融通经学、史学与文学,以经史为依据阐释《诗经》的思想内涵,特别重视《诗经》所蕴含的道统观念和史料价值,彰显《诗经》在辅佐王政、教化民众、齐家修身方面...
关键词:郝经 《诗经》 史学 经学 文学 
晏欧词异同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57-59,共3页王珏 
在词史上,晏殊与欧阳修齐名,他们的词代表着宋初个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影响遍及北宋一代词家。他们的词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显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无论取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些微差异。从总体上说,晏词多写一己的流连光景、感伤时序,以...
关键词:晏殊 欧阳修 词作 异同论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命运与性格的对话——李白诗中的牢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王珏 
李白经常在诗歌里大发牢骚,以此作为他与人生命运的一种对话方式。李白诗中的牢骚既反映出他的苦闷与忧虑,又表现出他对现实与人生的热情与执著,还有着同时代人所难以企及的自信与骄傲,展现出诗人在自我奋斗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李白 人生命运 性格 诗歌 文学研究 唐代 
淮海词简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王珏 
秦观是北宋中期的婉约派词人 ,他固守晚唐五代以来所形成的抒写传统 ,坚持把表现男女之情作为词的根本任务 ,因而创作题材比较狭窄。但是 ,他的词大多蕴涵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 ,语言平易浅切、清新自然 ,善于借助景物描绘 ,营造凄美幽邃...
关键词:秦观  题材 语言 结构 声韵 
苏轼、秦观的词与宋人的尊体意识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王珏 
北宋中期,词人产生了推尊词体的要求。反映到创作中,一是让词尽量向诗靠拢,取消诗词的界限,并驾齐驱,尊诗连带尊词;二是在诗、词之间立下界石,使词与诗分道扬镳,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前者以苏轼为代表,后者以秦观为代表。实践...
关键词:苏轼 “以诗为词” 尊体 李清照 词的语言 欧阳修 《淮海词》 《中国文学史》 词体 正规文体 
刘希夷和他的诗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78-81,共4页王珏 
正史记载刘希夷的生平过于简略,需用野史、笔记、诗话等略作一些补充。除有争议外,确系刘作的诗有31首。其闺情诗,虽无多少创新,然而在情思之绵邈、词采之精丽、格调之缠绵、韵味之醇郁上,则前人鲜有过之。其从军诗,气势雄浑、...
关键词:刘希夷 《唐才子传》 《全唐诗》 《唐诗纪事》 《大唐新语》 宋之问 《搜玉小集》 《文苑英华》 《代悲白头翁》 《唐诗别裁集》 
刘希夷死因质疑被引量:1
《中州学刊》1996年第6期121-,116,共2页王珏 
刘希夷死因质疑王珏(河南大学中文系)关于初唐著名诗人刘希夷的死因,旧说多谓为宋之问所害。此说肇始于唐人笔记(大唐新语)及(刘宾客嘉话录)。(大唐新语)云:“刘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华,好为宫体,词旨悲苦,不为...
关键词:刘希夷 宋之问 大唐新语 死因 中国文学 唐才子 闻一多 旧唐书 新唐书 唐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