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命出》“性善”倾向和“性”“情”关系的哲学解释与来源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ndency to Goodness in Human Nature and the Source of the Relation between"ature"and"Emotions"in Xing Zi Ming Chu(Nature Derives from Mandat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小虎 Wang Xiaohu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国学院

出  处:《哲学动态》2023年第12期70-80,共11页Philosophical Trends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先秦儒家气论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研究”(编号2020M67057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性自命出》中“自然人性论”和“性善”倾向的不同,不足以成为其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篇章或部分的充分条件,关键要看这两者是否有内在的联系,是否符合孔孟之间儒学发展之心性论转向的思想特征和趋势。答案是肯定的。《性自命出》正是在“心”之哲学地位提升的基础上区分“性”“情”并主张“情生于性”:“性”根植于“命”,而“命”源自“天”的大化流行。因此,生而即有的“性”具有普遍性和同一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但需借助于“情”才能呈现于外;“情”则是“性”由于“物取”或“心取”而于“心”上的形著和证显;承继孔子“为仁由己”的思路,故有“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的“性善”倾向。

关 键 词:性自命出 思孟学派 性情论  心术 

分 类 号:B222.9[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