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北作为隐喻:论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地域书写与跨域共鸣  被引量:4

When the Northeast as a Metaphor:On the Regional Writing and Cross-Regional Resonance of The Long Seas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馥沁[1] 潘玥[2] Wang Fuqin;Pan Yue

机构地区:[1]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2]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电影评介》2023年第13期95-98,共4页Movie Review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一场关于隐喻理论的革命悄然兴起,Lakoff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这一观点在促使人类对隐喻的研究从修辞转向认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1]隐喻不再只是一种修饰语言的表达方式,它存在的本质原因被归结为人类对事物的认知。简单来说,隐喻就是人类对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的驯化方式。《漫长的季节》与其说是在写一场命案,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概念隐喻理论的实践。一场悬疑戏落幕,让观众惊疑慨叹的不是真相,而是灯光之后的东北概念,它在剧中表现为一群东北人.

关 键 词:概念隐喻理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修辞转向 LAKOFF 认知方面 隐喻 抽象概念 思维方式 

分 类 号:J905[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