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之外,虚实之间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志坤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3年第9期26-27,共2页

摘  要:诗歌常借意象造境传情,但对意象的处理亦有虚实之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以此时此地想象彼时彼地,词中情境尚未真正发生——这种写法,即虚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在赤壁亲眼看见险石高耸,大江奔流,于是绘景造境,妙笔生花,虽有修辞成分,但仍不失对真实情境的“复刻”和还原——这种写法,即实写。2023年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部分,甲卷选晏几道《临江仙》,乙卷选陆游《破阵子》,其意象处理恰好一虚一实。

关 键 词:晓风残月 晏几道 造境 真实情境 惊涛拍岸 彼时彼地 意象处理 此时此地 

分 类 号:I20[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