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在历史上的修筑与意义变迁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鸿宾[1]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新华文摘》2023年第18期33-35,共3页

摘  要:在中国古代王朝历史的部分时段,长城通常是南方定居王朝用以防御北方游动势力进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这在秦汉和明朝表现得最为明显。北方的游动势力凭借其机动灵活的军力,向南方定居王朝谋取财富和消费品以满足自身需要,构成了对后者的军事威胁,而南方定居王朝在扩展力量之时也会拓进草原,双方的交往互动由此而生。从古代攻防的角度考虑,地处南面的定居王朝需要自保时,长城就成为攻防选项之一;然而一旦如唐朝、元朝和清朝等王朝那样兼跨南北(一统化)之后,这种阻隔作用就被消解。诸历史,国家规模性拓展、异质性族群组合、多文化之兼纳随时代递进而成为主导趋向,长城的阻隔功能亦随之呈消解之势,并在一统化格局中转化为南北沟通的标志。

关 键 词:交往互动 阻隔功能 阻隔作用 意义变迁 规模性 军事威胁 长城 消费品 

分 类 号:G63[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