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宾

作品数:71被引量:208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唐朝墓志铭墓志民族关系疆域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中国文化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后期幽州军镇员属本地化现象考索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1期138-139,共2页李鸿宾 
有唐三百年,军人服役呈现出一个从“义务兵”到“征兵制”的转化,突出表现在府兵、行军被节度使体系的替换之上,它前后的衔接表明的是国家征集军队性质发生了变化。唐朝军队的地方化即开端于节度使的制度性建构。这里的“地方化”也就...
关键词:地方化 考索 节度使 安史之乱 征兵制 本地化 唐后期 
胡汉交融与唐朝文明体之形塑
《历史教学(下半月)》2024年第10期22-25,3,共5页李鸿宾 
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项目;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23VTJ008)之建设成果。
作为中国古代王朝的一个比较突出的例证,唐朝在中国历史上一向以辉煌的文明盛世著称于世;唐太宗为代表的皇帝及其统治集团,亦多以以古鉴今、积极有为的形象被人们所追忆。如果这种形象可以成立的话。
关键词:中国特色 先秦文明 胡汉交融 中华文明统一性 连续性 
唐后期幽州军镇员属本地化现象考索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9,共9页李鸿宾 
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项目;国家民委教学改革项目(《大一统秩序:宪制与疆域治理》,编号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专就唐朝后期幽州节镇将士通过服役并世居该地而抟成本地人的现象进行讨论。该镇将士的本地化首先表现在节帅及其家族身上,但全文关注的重点是其属下的将士乃至士兵,这些案例似更能反映本地化的普遍性。本地化现象不止存在于幽州,...
关键词:唐后期 幽州将士 本地化现象 本地化的实质 
突厥表征的胡汉族群之关联
《史学集刊》2024年第4期4-9,共6页李鸿宾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3VTJ008);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概念与理论问题”项目(2023-GMI-051)之建设成果。
主持人语(李鸿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的是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思考及其相应的理念,属于认识论层面的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由具体的、不同的民族所构成,这些民族之所以能走到一起,促成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这一切都以...
关键词:民族共同体 民族交往 民族群体 因果关系 一体两面 主持人 美好家园 突厥 
试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与特质被引量:3
《中国文化研究》2024年第1期2-9,共8页李鸿宾 
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3VTJ008);2023年度国家民委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概念与理论问题”(2023-GMI-05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专就“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它指的是建基于中国范围内各民族之上的人们共同体,意味着诸民族存在着密切的共生关联,并以框架的方式呈现其整体性之塑造,这些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之要旨。这一概念虽从当今索解,但...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概念 特质 解释 
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教育虚拟教研室的展望被引量:3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李鸿宾 玉璐 
虚拟教研室是发挥高校平台建设功能的一项创新之举,它突破了传统教研室的教学方式,满足了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新需求,为国家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虚拟教研室在设置上要与国家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的教学宗旨相吻合,通过不断强化教研室的教师...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教育 虚拟教研室 高校教学 访谈对话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及意义被引量:1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李鸿宾 
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项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研究项目“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概念与理论问题”(2023-GMI-051)。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指现代性塑造下的以中国为范围的文明体系,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文明含括着古典与现代两个层面的要素,是经过现代性改造和升华的现代文明,具有古今结合之特质。中华民族现...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古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 古今中外 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认识和理解——兼谈《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之意涵与特点被引量:4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年第5期40-59,M0004,M0005,共22页李鸿宾 
国家“十四五规划·文化工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项目之建设成果。
本文是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简称《三交史》)多卷本著作编纂工作尝试性的解说。高度的政治性自觉与深广厚度的学术探索是《三交史》编纂之宗旨;以“天下观”等重要概念的界定为开首,如何理解“三交”史内容的丰富与发展走向及...
关键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三交史》编纂 意涵与特点 宗旨和目标 尝试性梳理 
长城在历史上的修筑与意义变迁
《新华文摘》2023年第18期33-35,共3页李鸿宾 
在中国古代王朝历史的部分时段,长城通常是南方定居王朝用以防御北方游动势力进攻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这在秦汉和明朝表现得最为明显。北方的游动势力凭借其机动灵活的军力,向南方定居王朝谋取财富和消费品以满足自身需要,构成了对后者的...
关键词:交往互动 阻隔功能 阻隔作用 意义变迁 规模性 军事威胁 长城 消费品 
多文化汇聚的中国北部区域史——《简明内蒙古地方史》评议被引量: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年第1期210-212,F0003,共4页李鸿宾 
这部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该地社科院和高校学者执笔的《简明内蒙古地方史》(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版),如书名所示,是一部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组成部分的角度对一个特定地区做出全方位历时性叙述的作品。①它有一个鲜明...
关键词:中国范式 地方史 统一多民族国家 高校学者 国家建构 一体两面 北部区域 历时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