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克劳迪娅·辛贡(文) 尤尔根·哈贝马斯(文) 阿莱塔·迪芬巴赫(文) 维克多·肯普夫(文) 金翱(译) 汪行福(译)[5] Juirgen Habermas;Claudia Czingon;Aletta Diefenbach;Victor Kempf;JIN Ao;WANG Xingfu
机构地区:[1]不详 [2]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WZB)杂志 [3]柏林自由大学“情感社会”合作研究中心 [4]柏林洪堡大学 [5]复旦大学哲学学院,200433
出 处:《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23年第8期23-39,共17页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15ZDB013)的中期成果。
摘 要:在其90周岁的访谈中,哈贝马斯回顾了自己的毕生事业,并从交往理性和商谈民主的宽阔视野出发,对西方社会当下的现实困境提供了一系列深刻的评论。他讨论了西方兴起的民族主义和右翼民粹主义浪潮、欧盟和跨国民主的发展前景、宗教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公共领域的数字化结构转型,也回应了有关商谈理论可能遭遇的界限、人类认知与规范的学习过程、批判理论的后认知主义发展等问题。从哈贝马斯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尽管现实的迷雾令哈贝马斯忧思重重,但他始终坚持推动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