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广东广州510275 [2]广东开放大学法律与行政学院,广东广州510091 [3]湘南学院教育科学与法学院,湖南郴州423001
出 处:《湘南学院学报》2023年第4期23-28,共6页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人类学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理论创新研究”(20BZZ004)。
摘 要:青少年如何超越自我,保持积极的心态??马克思一生的经历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少年立志,知书明德,青年投身革命,毕生追求。本文以他的经历为线索,提出同心圆人格塑造模型,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关于自杀的假说,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探讨马克思对待抑郁症的态度以及他与抑郁文学的关系,其次指出马克思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抑郁症问题,最后说明这两者与马克思世界观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为家庭和事业牺牲自我,家庭和事业也助他突破自我,实现升华。
分 类 号:B842.6[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