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中自我形态的探寻——从文本分析到义理诠释  被引量:1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orm of the Self in Confucian Philosophy:From Textual Analysi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s and Idea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叶树勋[1] Ye Shuxun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0

出  处:《现代哲学》2023年第4期126-137,共12页Modern Philoso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自我学说研究”(21BZX056)。

摘  要:作为思想的语言载体,文本是哲学史研究的基础。面向自我观念这种研究之中容易产生理论预设的议题,从文本出发,在对文本的分析中探寻思想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儒家通常以“自”“己”“身”“我”“独”作为自我观念的表达词,以之为线索,对相关文本进行系统考辨,可探寻到儒家哲学中自我的基本形态。这包括构成性(自我之成为自我的根据)、交往性(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和反身性(自我认识自身并成就自身)三种向度。此三者在各自有别的同时又错综交会,共同交织而成的自我是儒家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枢纽。由此切入,可获得一种研究儒家道德哲学的新进路,较之美德伦理等视角,自我问题的进路更有可能充分呈现儒家思想的内在机理。哲学义理和作为其载体的文本之间是“意”的“言”的关系,尽管“言”的分析存在有限性,但它是追寻“意”的必要路径。“言意之辨”不仅是过去的一种理论,也是现今哲学史研究中应重视的一种方法。

关 键 词:儒家 自我 道德哲学 文本分析 义理诠释 言意之辨 

分 类 号:B26[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