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敬东[1] GUO Jing-dong
出 处:《临沂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80-89,共10页Jo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
基 金: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2020CX124)。
摘 要:春秋时期,孔子在承继殷周以来天道观的前提下,阐发了一套系统的治道思想。在政治理念层面,孔子通过诠释天的超越性和内在性,探讨了德性的来源问题,并论证了德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制度建构层面,针对“周文疲弊”问题,孔子以仁释礼,将仁的话语注入到制度内涵中,使周制兼有了整顿人心秩序和政治秩序的双重功能。在行为规范层面,孔子阐发了君、臣在推动制度稳定、良性运转以及实施仁政德治方面所应尽的职责,认为施政者必须在体悟天道法则的基础上,根据政治运行的内在规律而施政。孔子的治道思想为此后儒家思考治理问题和阐发政治主张提供了思想轨制,成为儒家讨论治国理政问题的思想基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