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3年第20期93-95,共3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基 金:2023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大思政视域下高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与效能提升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SKSZ102;2020年度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突发公共事件中高校网络育人实效性提升的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GX-402;2021年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队伍网络媒介素养提升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QY2021SZY02;2021年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PBL(Project-Based Learning)理念的高职劳动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项目编号:14069JG2021108。
摘 要:媒介素养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个体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网络媒介素养是影响个体成长、网络生态、社会治理的重要因素,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的网络行为逐渐表现出数字化生存、群极化表达、圈层化社交等特征。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发生突然、危害大、牵涉范围广等特征,在此特殊场域,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00后在复杂的网络形势下和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学会冷静分析、理性辨别,同时有利于网络社会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因此,加强00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明确路径、整合力量等,在理实结合、内外协同中切实提升00后网络媒介素养水平。具体而言,要以理论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辅助,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顶层设计和课程建设,搭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平台,推进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合唱”;要积极构建家校社联动的育人格局,着力提升家校社协同的育人实效,家校社合力画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同心圆”,形成联动共促的良性互动,实现青年发展与网络治理双向共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