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文青[1]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明清小说研究》2023年第4期227-240,共14页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 金:苏州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专项项目“明清话本文学中的大运河文化译介研究”(项目编号:21JNWH017)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中国文学外译历程中,汉学家译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彼得·佩林·汤姆斯(Peter Perring Thoms,1790-1855)以其异化的翻译风格和独特的文化视角,在19世纪古典汉学常见的归化范式中独树一帜。文章以汤姆斯1820年选译并出版的两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和《今古奇观》节译为分析对象,描述译本中字字对译、拟古用词、详细脚注等翻译特色,结合译序、书信回忆录等译者阐发,探究汤姆斯的异化翻译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汉学家译者汤姆斯作为中英两种文学传统之间的文化调解者,采用了有别于古典汉学的翻译模式,表达了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充分尊重,将原作置于更加广阔的本土文学系统之中理解和阐释,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传达中国文学作品原貌,从而为中国古典文学译介问题提供有益补充。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