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冯庆 Feng Q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3年第6期51-59,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后期资助项目“赫尔德美学思想研究”(23XNH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赫尔德是欧洲启蒙哲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与其他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相比,赫尔德更为强调历史哲学与文艺理论在启蒙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赫尔德的文学史论代表作《不同民族曾经繁荣的趣味最终衰败的原由》就体现着显著的启蒙动机,构成了赫尔德“另一种人类教育的历史哲学”在经验层面的具体补充。在这一奠基性文献的原理部分,赫尔德基于历史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哲学立场,设计出富有创造力和实践力的文学“天才”的灵魂结构,对“天才”的“理性”和“德性”进行了革命性的阐释。通过和马基雅维利、卢梭等现代精神代表的对比,可以看到,赫尔德理解的“天才”的理性不是哲学思辨理性,而是政治实践和诗性创作的理性,他理解的“天才”的德性不是古典道德,而是现代的现实主义德性,服务于现代国家的军事和政治事功。在“天才”的基础之上,赫尔德赋予文学一种特殊的社会意涵,使之成为现代政治能动性的“外衣”。赫尔德的启蒙方案进而构成了理解现代政治与现代文艺之间关系的典型案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